人如果太在意別人會怎麼想---
越是在意別人的觀感,越會對自已沒有信心;
越在意別人怎麼想,越容易使自已的缺點變成嚴重負擔。
我知道,人必須了解它,人會變得剛愎自用,少一點知人的靈嗅。
但如果你太介意別人的想就會失去伸展自我的機會,
那麼這個心結將成為壓抑創意和破壞健康的元凶。
美國已逝的科學奇才費曼(Richard Feyman 1918-1988)
曾經說過一段自已的故事,他的妻子(他暱稱她貓咪)一向很開朗,
總有玩不完的花招,增添生活中不少情趣,
在朋友中傳為佳話。費曼在普林斯頓時,
有一天接到一盒妻子寄來的鉛筆,上面鑲著金色的字:
「理查親親!我愛你。貓咪。」
費曼覺得這禮物是很好,但是鑲上一句親暱的話,
如果跟教授或朋友討論問題,若留在別人桌子上,別人會怎麼想呢?
他不好意思用這些筆。可是當時物質缺乏,捨不得浪費,
所以刮掉一隻鉛筆的字來用。
第二天上午,費曼又收到一封妻子寫來的信,
一開頭就寫著:「想把鉛筆上的名字刮掉嗎?這算什麼?
你難道不以擁有我的愛為榮嗎?」然後是大寫字體寫著:
「你管別人什麼想。」
這段話大大感動了費曼,後來他寫了一本書,
記述著他們的感情、生活軼事和他自已在科學上的重大突破,
就用「你管別人怎麼想」當書名。
作為一位諮商工作者,我很早就注意到;
在意別人的評價,往往會在別人的逢迎誇獎中作出錯誤的決定,
也會在別人的口誅筆伐中潰不成軍。
這樣的人無法堅持自已的卓見和判斷。
不過,更嚴重的是,太在意別人怎麼想的人,心理壓力總是過大。
他每天面對著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壓力,
總覺得別人時時刻刻都在注意自已的缺失。
這使得一個人變得退縮,失去積極主動的活,
當然連他的創意和主動性都會喪失。
這種畏縮是學習得來的,許多師長和父母經常對孩子說:
「羞羞臉!你看別人會怎麼想?」
次數多了,就會養成張首張尾的習慣。
尤其在日常言行上,稍不恰當,
就以別人會笑話來壓抑孩子、批判孩子,
卻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困擾。你只能就事實去告知孩子不當之點,
要求他改進,或幫助他建立新行為,但不能拿別人來批判他,
而造成屈辱。
有一位兒童,他常常張著大嘴巴。父母親覺得不好看,
就常常指責他,「你這模樣,別人都會笑話你的!」
這孩子來作諮商時,不留神還是張著口,
但卻因為長期被批評壓抑而造成交友困難,和懼學症來尋求協助。
另有一個孩子,因為父親常指責他功課不好,
在親戚朋友面前毫不留情的數落他,以致不敢會見親友。
有一次,一位年輕人來找我諮商:他患有口吃,
尤其在家人面前說話,如頭更是打結。
他回憶說:「我在國中時說話情有口吃,老師要我多練習,
所以常要我上台講話。我越是在意口吃,口吃就越嚴重。
現在我在一家公司擔任行銷工作,常常為口吃而憂惱。
上個星期,我向老闆作報,簡直說不出話來,羞死了。」
經過仔細了解,確定他不是生理因素,於是我說:
「你這個毛病我也沒辦法,除非你老實當一位口吃的推銷員。」
我接著仔細為他說明:「要接受自已口吃的現實,
毫無張懼地表現自已是一位口吃的推銷員,
然後培養一些你在業務工作上的優點,
例如熱忱、自信、關懷等等,把它結合成你的特殊性和個體性。
讓許多人知道你,在商界裡反而引起別人對你的矚目,
化缺點為助力。」
我對他仔細解釋,目的是要建構一個全新的態度:
他不再介意別人對他的看法。
他開始學習接納自已;坦然表現自已是一位有價值的口吃推銷員。
他不再為口吃而煩心,口吃這件事就再也不構成障礎。
經過幾個月,口吃的狀況真的紓緩下來。
人有一種矛盾意向,你越怕的事它就越成為困擾。
反之,你處處泰然,把它表現出來給別人看看它有多厲害,
卻反而減輕其症狀。
由此可知,越是處之自然的,也就越不會產生病。
越想隱藏自已的弱點,就越會構成焦慮和緊張,而強化了症狀和困擾。
我們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:父母和師長當然要指正孩子的錯,
但不能因錯誤而羞辱他。
我們應多發現孩子的優點,從而建立他的自信,
不要處處挑剔其缺點,以致懼怕畏縮,
更而造成心理上的懼怕、畏縮和困擾。
請注意!了解別人會怎麼想是正確的,
但如果太在意別人怎麼想,就會產生麻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 尤其在亞洲
教育與歷史文化背景的不同
很多小孩都被教到自信心沒了 或是想法都被抹滅了
這是多麼的可惜 東方的家長
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責怪自己小孩
這樣真的顯現出很有家教嗎?
這只不過是在打擊一位小孩的自尊心及自信心
讓我們越來越在意別人的想法
長大之後更是嚴重 一言一行更是過度謹慎
像迷失了自己一樣 我們要的是活出自己
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下
願以此篇與各位會員讀者共勉之--=]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